又是一年毕业季——能否顺利毕业、害怕找不到一个好工作、要不要继续升学的艰难选择、对熟悉环境的依依不舍、难以确定方向的未来……种种“毕业综合征”,增加了毕业生的心理负担,造成巨大压力。
那么,我们该怎样才能远离焦虑、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呢?
一、焦虑的根源,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即刻看到效果
大脑的生理结构
1.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情。
2.趋易避难,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二、焦虑的形式
1.完成焦虑,日程安排得太满,每天都活在截止期限面前。
2.定位焦虑,错误的对标,自己在零基础阶段,就对标该领域的大咖现在的所作所为,质疑自己的能力不行,让人觉得一切都来不及了。比如,刚毕业就追求有房有车,升职发财,年薪大几十万等别人奋斗了十年或几十年才实现的目标
3.选择焦虑,选择太多,升学:只够上民办,学费压力大,就业:工作不好找,担心工资少。一开始担心找不到所谓的“好”工作,到最后面试了很多公司,薪水高的离家远,离家近的薪水少。
4.环境焦虑,有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外在环境的限制。自己的想法不能实施,有些事不想做却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做,这种低效或无力感也会让人抓狂。比如不得不做的形式主义打卡,违背心意不得不做的非真实事情。
5.难度焦虑,有些书就是很难读,有些文章就是很难写,有些知识就是很难懂,有些技能就是很难学……真正能让你变强的东西,其核心困难是无法回避的,不下决心与之死磕,始终在周围打转,时间越长越焦虑。
三、应对方法
1.具体化的思维方式
但知易行难,更多情况下,我们都处于一种“感到害怕焦虑,但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害怕和焦虑什么的状态”,这时,我们要尝试去把自己的思维“具体化”。
具体化,就是将对事物的认知与描述明确化,具体化,力求以准确的认知与表达,代替模糊的、非理性的认知。
不谈人生的意义,而去思考这周末做些什么让自己开心;
不谈职业生涯如何规划,而着手准备即将到来的一次面试……抛开那些模糊的、未知的、非理性的认知,具体去思考当下的问题,就是具体化思维的要义。
具体化,意味着你不再逃避、不再犹豫,而开始正视一切问题的根源,而这恰恰是很多人都无法做到的。
这个世界的模样取决于我们看待它的角度。周岭在《认知觉醒》中提到,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将“困难”分为一个个的小目标。仅仅知道是不够的,还需要拥有另一种能力:清晰力,也就是把目标细化,具体化的能力,因为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
比如今天要跑1500米测试,我们可以以100米为一个目标,一下子达到1500米这个大目标也许很困难,但跑个100米却是很简单的事。
达到第一个100米的时候,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后面每完成一个100米,成就感越高,所以不知不觉就会完成目标。
所以,成功的人,都喜欢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从而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最终抵达成功,这大概就是普通人和大咖思维上的不同之处。
2.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明白了自己为何而焦虑,接下来就要试着去解决问题,很多人之所以沉浸于非理性的认知中,就是因为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选择逃避问题,而导致更加的焦虑、不安。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专业技能方面的努力,还要尽可能地采用积极地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指个人在遭受应激事件及应激环境时采取的各种手段及具体的应对活动,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研究表明,压力越大,个体越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又会继续产生消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学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压力,对缓解焦虑来说至关重要。
积极的应对方式大致有:
克制欲望,不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情:
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
轻重缓急,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Meiya.应对焦虑,不妨尝试具体化思维方式[J].心理与健康,2022(05):76-77.
[2] 周岭,认知觉醒[M].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